
路过江南
1、那年去苏州学习,亲历江南。临行前,采风问:会来南京吗?采风的个人资料里,注着南京的字样。南京,这座看似与我无关的城市,其实,与我是有着渊源的。但我却从未去过。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就随了那对姓金的夫
1、那年去苏州学习,亲历江南。临行前,采风问:会来南京吗?
采风的个人资料里,注着南京的字样。南京,这座看似与我无关的城市,其实,与我是有着渊源的。但我却从未去过。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就随了那对姓金的夫妇去了,像他们说过的那样住在离著名的南京大桥很近的地方,现在的我该是什么样的呢?
不得而知。
我却没有为当初孩子气的决定后悔过,也没有认真设想假如的另一种生活。想起这件事是因为文字的勾引。每次去母亲那里都想问问当初是否真的是想把我送给那对没有孩子的夫妻,可每次回到母亲那儿,这件事便忘得一干二净,这件事于我终不是件重要的事情。因此,我总是想在字里也许可以和南京扯上一点关系,可又总扯不上,那儿与我又有什么相干呢?
初识采风,觉得亲切,大概也是有这个原因吧。
小学课本里有一篇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课文,内容很短,配着一幅线条简洁的插图。读起来很有一种自豪感。
2、出发那天早起还是好好的,车行半道,起了大风,以至于封了路,车停在高速公路入口处,便道上也停满了车,除了等待,没有别的选择。
我以为,与南京的渊源只是自己臆造出来的故事。
从上海到苏州到杭州再到南京,江南一路走过,除了杭州小站一日,仅游了游西湖,其他三个地方都是住了三五天、七八天不等。我不敢说已经大略了解了江南,但总算是亲历过了。
十年前,从广州赶回家,也曾经过江南的,但那次的行程太匆忙,几天里穿五湖过六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路过。有早起的雾遮盖的路面和路两边葱笼的绿,疑心不是初冬的风景。
3、到达苏州的午后,迫不及待的去了离城最近的木渎镇。出发前,在网上查了些资料,知道江南六大古镇各有奇妙之处,虽说看景不如听景,去了,总要不虚此行才好。随后的周庄、乌镇,这些文人笔下充满诗情画意并淡淡惆怅的小镇风景,活生生跃然眼前,我却描不出它们的美。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就连留个影也少不了框进旁人茫然的脸。
或许向前回溯二十年,它们应该与我意想中的江南小镇不差多少吧。可现在不是。小时候看电影《祥林嫂》,对影片里前街巷后码头的镇子格外青睐,感觉自家住的整齐划一样式简单的一排排公房很是俗气厌烦。于是,父亲带我们姐妹回老家的时候,我和姐姐几乎天天在外婆家镇子的石板街上疯跑,随便哪家屋子开着门都敢闯进去,不到晚饭天落黑不会回家的。那儿也是南方小镇,可惜不是临水的街镇,比不得江南烟雨时节有丁香花飘过长长的巷子。
尽管如此,仍然喜欢江南。住所楼后,有一处小小的园子,虽然小,却包含了苏州园林所有的元素,比起拙政园留园等的嘈杂,因其安静更喜欢的多一些。
我不知道那些个船儿自在、小桥空架的图片拍于哪一个时辰,为何我去的时候人如潮涌。
或者是我的出行不够从容,没有细致耐心等待人静时分。
西湖,如果不是因为居于城中罕见的诺大水面,不是缘于白蛇许仙的凄美传说,还会惊闻天下吗?看了,倒不大喜欢,不似天天经过时平静如镜的河面。
南京,出行前曾怦然心动的城市,也是人潮如织,哪里还有烟波秦淮,来往皆是陌生,终是与我无关,那对金姓夫妻怏怏而归,也没再听到父母提起,何况父亲都已过世那么多年。如今,他们还在吗?
4、南京,新街口,据说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段。
适逢“五一”假期,站在南京人潮如织的大街上,四顾,皆是陌生。采风说今天会来,于是,和张小小依着大约的位置想着或许真的会在人海中一眼认出他来。
采风是在红袖写字认识的,当时我负责散文,编辑部之前已经发过贴子招募编辑,等到人手不够用时,主编才想起竟然没有开我的权限,于是,在采风提交申请很长时间后,我给他发了消息。之后,我做了他的带教,他一直叫我“师傅”。
读采风的文字,有时候也会在略作停顿的时候想像他的样子,他喜欢写风、写墨色、写烟雨、写爱不得已的忧伤和疼痛。因此,想像他的样子总应该像台湾赵文暄那样吧。采风写字,大多会以一个女子的视角,也许,这样就能让他钟爱女子的灵魂付着在他的身上,合二为一。
文字忧伤华丽,兼有敏感的特质,遣词造句中能看出字斟句酌的用心,比我那些临屏凑兴的粗糙文字精致很多。
离开时,采风还是没有来。
5、从蚌埠上车,次日到达西安,江南的一切,远远抛在身后,再一次亲临,又到何年……
版权声明:本文由wg999今日新开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诗意和失意的人生
下一篇:无处相逢的人生,无处安放的缘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