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情缘

手机情缘

衍涝散文2025-03-15 11:38:36
昨晚,回到老家。打开电视,刚看不久,就听到了几声清脆的“滴滴”的电话铃音。原来是我家的座机电话来信息了。这几声久违的铃音听起来既清晰又遥远。我的思绪一下子又飘浮到了我的第一个手机。手机在我们的小镇上兴
昨晚,回到老家。打开电视,刚看不久,就听到了几声清脆的“滴滴”的电话铃音。原来是我家的座机电话来信息了。这几声久违的铃音听起来既清晰又遥远。我的思绪一下子又飘浮到了我的第一个手机。
手机在我们的小镇上兴起大约在2000年左右,那时佩带一部手机就是身份的像征,但动辄几千元的价格令许多人望尘莫及,只有少数领导及个体老板才能配得起。当时的手机主要是洋品牌,如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款式很单一,外观就像一块砖头,也俗称“大哥大”。功能也很简单,能打接电话,能发信息。以至后来,手机的外观及功能逐渐演变,以前的黄屏变成了蓝屏,蓝屏再到七彩屏,七彩屏再到真彩屏。铃音由16和弦到32和弦,32和弦到64和弦,再到后来的MP3铃音。手机的款式也不断更新,由单一的直板至后来的翻盖、滑盖,真是花样百出。手机的款式越来越新颖,功能也越来越完备。不仅有洋品牌,也有国产品牌。手机不再是单纯的通话工具,也成了人们用来听歌、拍照、聊天、上网、收发邮件于一体的娱乐休闲工具。
我拥有的第一部手机是在2004年冬季。那时手机在我们镇上已经相当普及了,但于我来说,却是一种奢望。我由于刚自己创业,启动资金都是父亲给我在信用社贷的款。看到同龄人都用上了手机,我羡慕不已,可毕竟囊中差涩。最终我咬咬牙,狠下心来买了一部送话费的手机,连手机卡一起花了300元,另送100元的话费。牌子是中兴的,直板机,黄屏,16和弦铃音的,专机专卡,用的是CDMA网络,那时宣传CDMA的手机辐射小,信号强,绿色环保。我的这部手机在当时是最低档次的,但我已经很满足了。
刚开始使用手机真是惬意啊。我给朋友们发去短信,然后又满怀希冀的等待着回复。听着简单的“滴滴”的蜂鸣信息铃音,心里别提有多兴奋了。现在想想,等待的过程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啊。一晃就到了春节,一家人围座在火炉边看电视,拉家常。我的手机也没闲着,祝福的信息铺天盖地,我也赶着回信息。一条小小的信息,一句温暖的问候,祝福在彼此指尖的跳动中传递延续。
世事无常,天意弄人。到了2005年年底,我自己开始经销手机。我的第一部手机也开始慢慢老化,经常断电,键盘上的烤漆全部脱落,外表也面目全非,并且反应越来越迟钝,犹如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为了不影响工作,我更换了一部1000多元的摩托罗拉翻盖手机。我的第一部手机完成了它的使命,我并没有抛弃它,而是将它连同保存完好的手机盒一并束之高阁。
春花秋实,时光荏苒,我的手机店规模也逐步发展壮大。由当初的一间门面房、一节柜台、十几台手机发展到现在的两家门店、十几节柜台、两百多部手机。我用的手机已经换了3部,并且功能一部比一部齐全,但却怎么也找不到用第一部手机时的欣喜之情了。望着店里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的手机,感触良久。手机与我,真是有缘。
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听到熟悉又陌生的“滴滴”的蜂鸣铃音,我就会格外怀念我的第一部手机,怀念那段青葱岁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