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泛舟

西湖泛舟

沈鱼色散文2025-04-07 01:04:57
西湖泛舟,龙井品茶,当是人生两大快事。还在孩提时代,我就听说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睡梦里也期盼着有一天去“天堂”逛逛——哪怕只瞧一眼也行。机会终于来临了。1995年的冬季,我出差来到了心仪多
西湖泛舟,龙井品茶,当是人生两大快事。
还在孩提时代,我就听说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睡梦里也期盼着有一天去“天堂”逛逛——哪怕只瞧一眼也行。
机会终于来临了。1995年的冬季,我出差来到了心仪多年的杭州,住下宾馆第一个愿望便是急匆匆地去看西湖。尽管我的出发地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屋子里已经生上了暖气,但是,杭州城里依然春意融融,满目青翠,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按照行人的指点,依稀记得我们是从“曲院风荷”处进的西湖。一片高大笔挺的杉树郁郁葱葱,像是进了原始森林。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来到湖边,却见湖水不怎么宽广,连接水榭的曲桥下残荷败藕,七零八落的擎着些莲蓬,像淋浴的喷头在寒风中摇荡。枯黄的荷叶有的在寒风中摇曳,有的漂浮在水面,昔日的娇颜荡然无存。我们不觉有些扫兴,这就是交口称颂的“人间天堂”么?
沿着白堤,我们来到西泠印社附近的一个地方,远远看见浩淼的湖心当中有一个小岛,烟柳迷蒙,景色宜人。我们寻码头登船游湖。游船是一个可容二、三十人的龙舟,飞檐斗拱,雕梁画栋,装饰的十分华丽,一派皇家气派。放眼望去,远处的断桥、小孤山依稀可见,小孤山上的保淑塔像一个娉婷婀娜、亭亭玉立的美人,让人想起那个凄美的神话故事。湖水透着柔情,氤氲着江南丽人的胭脂气,四周迷茫的青山、精美的建筑和蓊郁的树木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我忽然明白了,原来,刚才“曲院风荷”的景物只不过是西湖的一个铺垫,正所谓曲径通幽,无限风光在湖中哩!
龙舟缓缓地向湖心岛游去。“烟光山色淡溟蒙,千尺浮屠兀倚空。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待夕阳红。”宋人尹廷高的这首诗使人浮想翩翩,雷峰塔的踪影虽已无处可寻,但是这时候的我们,泛舟湖上,飘飘然,悠悠然,依然大有“我不是神仙谁是神仙”之慨。
湖心岛学名“小瀛州”,单听这名字,你就大有到了天堂之感。弃舟登岸,在小瀛州的“我心相印”潭前,我们看到了著名的“三潭印月”。“三潭印月”实际上是三个玲珑剔透的小石塔,相传是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时开浚西湖,为防止湖底再次淤积,禁止人们在石塔周围种植植物,故此建了石塔以作标记。石塔远看像个螺狮,中间有孔洞,每当皓月升空,塔里点上蜡烛,用薄纸蒙住圆孔挡风,烛光透过圆洞映在水中,与湖中倒映的月光交相辉映,别有韵致。游西湖,不看“三潭印月”等于没来西湖。
细细观察,原来这小瀛州竟是如此神奇!整个小岛呈“田”字形,在茫茫西湖之中,远离红尘,格外的静谧。岛上湖水清清,风来而波不惊,鱼跃且浪还静,楼台亭榭,典雅淡洁,奇石瑶草,异卉嘉木,点缀其中,“岛中有岛”,“湖中有湖”,游人驻足,流连忘返,果然如“瀛州仙山”。这一次的杭州之旅,留下毕生难忘的印象,梦里也在咂嚼着天堂的滋味。
最近去杭州是去年的二月份。春寒料峭。当北国还是冰雪始化、黄土裸露的时候,火车把我们抛到了西子湖畔。一下车,便是细雨迷蒙,大街上满是五颜六色的雨伞,装点的天堂古都别有一番风韵。上了白堤,雨点越落越大,铜钱般淅沥啪啦打在头上。我无心观赏路旁盛开的白鸽般的白玉兰树,无心领略堤上垂柳柔发丝绦的风情,一溜小跑赶到码头。码头的游人黑压压的一片,人声嘈杂,乱哄哄的你争我抢,都急着上船。好不容易,我摇摇晃晃地沿着跷板挤上一条大船。在百儿八十个游客的鼓噪中,游船慢慢地离了岸,绕湖巡游。雨越下越大,湖面上升腾起乳白色的蒸汽,白茫茫一片,真如坠十里雾中。倒是雷峰塔高大的身影首先映入眼帘,导游介绍说,雷峰塔又叫黄妃塔,是吴越王钱淑为王妃黄氏修建的。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白蛇传》就发生在这儿,貌如西子的蛇仙白素贞就被法海镇压在塔下。也许是因了白娘子的缘故,传说雷峰塔有灵气、仙气、神气,甚至它的一砖一瓦都能祛病辟邪,老百姓便你一块我一块的前来抽砖,请回家中供奉。原塔终在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鼓舞下,于1924年9月25日倒塌了。我们看到的此塔非彼塔也,也是一个真实的假古董。
雨点落在湖中,湖面溅起了无数麻坑,北风吹来,些许有些凉意。人们躲在船舱里,任凭游船摇荡,我相信挤在最里边的人绝对什么也看不到。我冒雨站在船头,雨水肆意地扑打着我的脸,想起苏轼那首脍炙人口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果然是“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远处的保淑塔、楼厦都掩映在云雾之中,似海市蜃楼,似仙山琼阁,若有若无,俨如一幅江南风雨水墨图。船到小瀛州附近,有人惊呼:“快看,‘三潭印月’!”这一喊,舱内的人们都涌了出来,空荡的船头堆成了人堆,白发与青丝相挨,摩登女郎与布衣小伙互挽,挨挨挤挤,几乎将栏杆挤断。我拭目望去,只见在茫茫湖面上,三个小白石塔渐来渐近,赶紧招呼同伴抓拍镜头。无奈人多空间少,加之船速不减,还没找好角度,便与“三潭印月”擦肩而过了。同伴急得直拍屁股。我说:“景在心中,我心是景,留待今后想像去吧!”
天公似与我们作对,绕湖“巡游”即将结束,雨也停了,登岸前去“花港观鱼”。“花港观鱼”为西湖一景,雨后花木扶疏,石秀水清,碧草茵茵,松柏森森,蓊郁苍翠,确是个好去处,只不过池中的鱼比岸上的人还多,为摄一小照,差点挤入水中。这样的“天堂”实在不敢恭维。虽然如此,奈何子非鱼,安知鱼之不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西湖泛舟,抹不去心头的那一缕情愫。
2007、8、25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