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软与硬

闲谈软与硬

梵译杂文2025-03-04 13:59:01
1、软。软,原意物体内部的组织疏松,受外力作用后容易改变形状。如柔软,软绵绵。软引申为柔和,软弱,能力差、质量差,容易被感动或动摇的意思。如柔风,欺软怕硬,软货色,耳朵软,软骨头……乌合之众,三个和尚
1、软。
软,原意物体内部的组织疏松,受外力作用后容易改变形状。如柔软,软绵绵。
软引申为柔和,软弱,能力差、质量差,容易被感动或动摇的意思。如柔风,欺软怕硬,软货色,耳朵软,软骨头……
乌合之众,三个和尚挑水,一个臭皮匠,蚂蚁悍树,许诺不践诺,就是“软”。
耳朵眼儿是空的,能做到耳听八方;眼睛里是一汪水,能做到眼观六路。
“软”可以做到枯木逢春。
2、硬。
硬,愿意物体内部的组织紧密,受外力作用后不易改变形状。如坚硬,硬邦邦。
硬引申为刚强有力:强硬,硬朗,硬实,硬气,硬骨头;固执:生硬,硬撑,硬顶,硬挺。生拉硬拽;能力强,质量好:硬手,硬功,过得硬……
一马当先,一夫当关,一个和尚挑水,三个臭皮匠,许诺践诺,就是“硬”。
枕头风硬,可以吹倒江山;媚眼含情,以柔克刚,极有杀伤力。
“硬”可以做到摧枯拉朽。
3、软与硬具有相对性。
软与硬是相对的,没有比较软与硬的程度就难以区分。没有金刚石,瓷器觉得自己是一个硬件;没有流水,玉器感觉自己是一个软胎。
总会有人或急中生愚,拿鸡蛋撞石头;或真的以为手觉得硬的东西就可以充当尖锐的武器,其实,都是慌不择路,结果,都是错的。
生不出思想的鸡蛋,根本就没有软与硬的感觉。其实,蛋壳硬不出道理也好,蛋黄与蛋清能软出骨头也罢,都出自人类的生存实践与感觉。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比如:一个成年的公鸡深爱着可以做母亲的鸡,在造出一个没有缺陷的蛋。这个蛋再占据一定的天时,得到特定温度的地利,狗都可以在这样的一个鸡蛋里挑出骨头来。奇怪?为何有的人会发出这样的责怪:“这不是要在鸡蛋里挑骨头吗?”
云雾,柳絮,羽毛,水,石头,铁,钢,金刚石……一个比一个“硬”,反之,一个比一个“软”。
在狼牙与蚂蚁面前,天下还有啃不动的硬骨头吗?面对人类的猎枪、鞋底子,天下还有坚硬的狼牙与蚂蚁吗?
蝴蝶是“软”,蝴蝶效应是“硬”。
按耐不住是“软”,能耐是“硬”。
4、软与硬具有转化性。
水是软与硬互为转化性的标本。说水软,它可以成雾行云,一泻千里;看它“硬”,坚若岩石,封冻万里江山。
硬的矿石,在高温的作用下可化铁水奔流;“软”的人心,时常会“硬”如铁石。当然,冷与热的程度是基本的反应条件,同理,为人为事,冷暖自知。
5、软与硬具有包围性。
地壳是硬的,却被空气、水、植被、土壤所覆盖。
有许多种子的肉是“软”的,却被“硬”的壳所封闭。如核桃、椰子;也有许多种子的核是“硬”的,却被“软”的组织所笼罩。如荔枝、水蜜桃;亦有许多“软”“硬”互为支撑物质,像红杏,“软”的一层杏肉包裹再一层“硬”的杏壳,杏核里面睡着“软”的杏仁。
再想想龙虾;再品品人类的皮、肉、血、骨头、精髓……
原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以及由它演变出来的物体,植物、生物,软与硬竟然是互为依托的。这有些像人类社会产生出来的敌对斗争现象,敌中有我,我中有敌,一时难以分辨真假。嗅一下,还真有些哲学的味道呀!
6、软若紧密变得强硬。
握起的拳头,要比伸开的手硬。
一缕风、一粒沙、一滴水、一星火……作用大不了哪儿去。但是,若是在自然的作用下,它们突然积聚起来,变成了狂风、洪水、沙漠、火海……谁还敢轻视它们的力量呢?
陶瓷、玻璃、水泥、钢铁……一个赛一个的坚硬,但是,若不是在人为的作用下,它们一时半会的不会变得如此的坚强。
聚积起来的“软”,就是强硬,我似乎明白了:“我们工人有力量”,“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之类的道理。
舆论之所以强大吗?唾液为何能淹死人?强权与聚众谁是可怕的东西呢?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个人骂街威力不大,诽谤形成流言蜚语最可怕。
蝗虫是美食,若是来了铺天盖地的蝗虫,就是人类的灾难。
浓雾,遮望眼。烟浓,也会熏死人。一不小心,马蹄坑里也能淹死人呀!
7、硬若疏松显得软弱。
骨头疏松,易断易碎。
烟消云散,风平浪静,潮水退去,海枯石烂都是在自然的作用下,削减了强势的力量,减少了物质的“硬”度。
众人散去,队伍撤退,组织解散,釜底抽薪都是在人为的作用下,将强势转为弱势,是一种示弱的行为。
筷子不抱成团,绳子不拧成劲,心不齐,步子乱,事态就不会强大。
钢与钢屑,铁与铁锈,冰与冰水,纸与纸浆,它们质地由硬变得松软,演绎着一个由硬变软的过程。
火柴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这也是一个由硬渐软的变化,硬的火柴杆见火后,终将灰飞烟灭,“软”的没了踪影。
8、软善变;硬僵化。
用兵如用水,因其软质不变,形态万变,既无形也有形,智者见其形。
风云变幻,心猿意马,寓意变化莫测。
飘舞的雪花,墙头的野草,聚散的云朵,飘落的雨滴,由于它们不是随心如意的摆动,才会显得无常态。
没有外力的作用,硬的物质不会出现飞沙走石,搬山填海的现象。若不是孙猴子拿走了定海神针,也许它至今还会矗立在东海。
金子漂浮不上水面,一根针可以沉入海底,不要指望活鸭子会伏在海底,落叶残红,只适合飘荡。
茅厕里的石头都是人类搬来的,否则,它只有等待漫长的水侵风化,化土变沙。而不是又臭又硬。
渔网,网络,“软”的收放自如。
人的情感难以揣摩,人心叵测。
江山易改,看是“硬”,实质“软”;本性难移,觉得“软”,实质“硬”。
9、软多彩;硬单一。
雨后的彩虹,花瓣的颜色,蝴蝶的翅膀,秋天的叶子,多数“软”的东西都会呈现出它的绚丽多彩,色彩斑斓,流光溢彩。
硬的物体少有多变的色彩,比如:铁骨铮铮,刀光剑影,冰天雪地,它们或金黄、银白、铁黑、土灰……
也有意外,硬宝石色彩斑斓,十分的神奇。
10、软生香;硬声响。
鸟语花香,活色生香,香飘万里。香既可“软”在花的蕊里,也可以散发在风里;香,深藏在植物、生物体里是常态,时有自然流香,时有人为出香。生香的形态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