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汉

庄稼汉

空静散文2025-03-30 17:34:10
已经过惯了都市生活,了解到达官显贵的为人,熟识了大款阔少的处事,我却更加怀念乡下那些庄稼汉,时常想起农民们的人生。原始农业出现,地球上就有了庄稼汉。庄稼汉就是一群在邈古的史前月下,用粗壮的双手按着大自
已经过惯了都市生活,了解到达官显贵的为人,熟识了大款阔少的处事,我却更加怀念乡下那些庄稼汉,时常想起农民们的人生。
原始农业出现,地球上就有了庄稼汉。庄稼汉就是一群在邈古的史前月下,用粗壮的双手按着大自然的脉搏,凝神聆听野生谷禾与稻秧的心跳,为之激动流泪,为之燃起篝火手舞足蹈的土著先民。就是那群走出渔猎部落,在旷野上聚族而居,用尖木棒松土,把采集来的种籽播进新垦的土地,用打制石器开沟引水灌田的辛勤一族。庄稼汉就是那个面对滚滚洪荒袒胸沥胆,振臂聚众,疏流归湖,导河入海的酋长。就是那个荡发为风,挥汗为雨,佣耕之间仰天太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戍卒。庄稼汉就是那些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在烈日下唱着《伐檀》之歌,在睡梦中吟着《硕鼠》之诗的氓隶黔首。就是那赶着老牛破车走出家门,在山间结草为庐,开荒种地,却能感动神仙,娶织女为妻,男耕女织而又被棒打鸳鸯,化作银汉双星的牛郎。
庄稼汉生存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用最原始的方式辛辛苦苦地耕耘,凭汗水取得收获,生生不息。庄稼汉这个名字无论有多么原始,多么古老,都永远保持着泥土的质朴、粗犷、浑厚,保持着大地的坦荡、逶迤、起伏。他们是土地的儿子,土地上长出来的一茬一茬的庄稼一样的人。
庄稼汉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之间,他有着山一样的腰和肩,水一样的情感,火一样的义气。心里面踏实,走起路来稳健,说起话来豪爽得打雷闪电,做起事来憨厚得不论长短。庄稼汉走南闯北,一万年也走不出养育自己的土地。东风绿了平川,西风黄了高原,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庄稼汉祖祖辈辈都在广袤的大地上蓬勃繁衍,像满山遍野的草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顽强的生命力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天高地迥,宇宙无穷,阴阳变幻,生死轮回,庄稼汉骑在大地坚实的背上,不劳而获的权贵们骑在庄稼汉壮实的肩上,人类就这样结成了阶级社会。庄稼汉就是这样一群吃着青禾,淌着汗水,经营土地,收获庄稼的牛一般的人。
庄稼汉只生产粮食不生产钱财,但在粪土与钱财之间,他们珍惜粪土而轻慢钱财。他们仇恨官吏搜刮民脂民膏,卑贱商贾奸诈渔利,讨厌市民尖酸刻薄。在商品交换中,庄稼汉粗犷豪气的性格使他们对讨价还价很不耐烦。从农民手里买东西,多少给几个钱就做成了交易,简直就像在地上拣拾一样容易。农民买东西时心粗手大,一答话就慷慨解囊,想把钱袋翻过来抖给你看。在庄稼汉眼里,那些有钱的富商像小虫子一样可怜,那些倚势贪污的官吏一个个能钻进钱眼儿,活得一点儿都不自然。庄稼汉的欲望不高,思想都很简单,每天只要能吃上三顿饱饭,好坏都一样香甜;每晚只要能倒头睡上一觉,好歹都一样舒坦。吃过饭不知贫贱,睡好觉忘了忧愁,过罢年没了追求,安葬完父母卸了负担,娶儿媳算完成任务,盖好房如登皇帝宫殿。无忧无虑的庄稼汉,活得一无所有,却比升官发财的人更为乐观。
我们村敬奉的神灵是伯夷、叔齐,那二位圣贤的思想正是农民意识的典型,从几千年前就走进老百姓心中,成为许多地方村民们世代顶礼模拜的神灵。一位乡土诗人到陕北老区采风,见到一位放羊娃在唱民歌:
羊囝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
见面面容易,哎哟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矻梁梁上,一个在那沟
拉不上的话话,我招一招手

瞭得见那村村,瞭不见那人
我那泪咯蛋蛋儿,抛在沙蒿蒿林
这首陕北民歌情感真挚,是凭生命唱出来的爱情心声。苍莽原野,庄稼汉踏青而歌,唱出《诗经》、唱出《乐府》、敲响腰鼓、扭起秧歌。庄稼汉的情感质朴,庄稼汉的歌谣豪放,他们生活在一个土生土长的诗的世界,民歌才是原汁原味儿的生命之诗。朴素的民歌,正是对庄稼汉生存状态的传神描写,是对百姓生活的审美观照。诗人被感动了,他想深入了解放羊娃的生活,走过去热情地询问:“小伙儿,你为啥放羊呢?”回答说:“卖了羊娶媳妇。”再问:“娶媳妇做啥?”回答:“娶媳妇生娃。”又问道:“生娃娃做啥?”答道:“生娃放羊。”
庄稼人一旦攒下一点儿钱财,一是攀比炫耀,二是放纵享受,很少想到发展。所以,盖房比高低,穿衣吃饭亮家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一打进北京城,马上就腐化堕落了,不顾生产凋弊民不聊生的实际,花天酒地玩女人,其结果自然使江山得而复失。庄稼汉的自私可鄙,恨人有,笑人无,注定了他们是难成就大事的。
庄稼汉敢爱敢恨,勤劳勇敢,“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是的,中国的农民,逼不上死路是不会造反的。一旦到了不得不反的时候,也就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了,对他们来说,牺牲是无所谓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年那个为人佣耕的陈涉,还有瓦岗寨那班小伙儿,都是在无路可走时揭竿而起的。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庄稼汉身上表现明显,孟子可谓知民情者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道出了他的民本思想。谚云:“七十二行,庄稼汉为王”,表现了农业的重要地位和农民的人生意义。然而中国封建统治者有谁真正能把老百姓当人看呢?汉初的君臣们“与民休息”,出现了“文景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认为老百姓是水,统治者是水上的船,水能载船,亦能翻船,这就在他面前呈现了“贞观盛世”的局面,宋代农民起义的头领李顺说:“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钟相、杨幺更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都反映了农民要求人格平等与财富平均的强烈愿望,中国封建制度重农抑商的统治思想不仅仅是个发展生产的措施。
我家祖辈都是庄稼汉,老父亲作为一位有卓越见识的农民,却一直希望我改换这个行当,跳出农门另谋生路。但我也同他一样生不逢时,竟在十来岁时无奈地当了小农夫,从小开始体验了庄稼汉的生活,我才理解了老父亲是厌弃了农民的劣根性。
然而,农民阶级的一切不幸与可悲,都是由其不公平的卑下地位和受剥削、受压迫,劳苦而贫困所造成的。“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的《悯农》诗是古代庄稼汉命运的写照,当世以空口号把农民地位哄得很高,而农民的命运却是最悲惨的。我家在农村,老父亲当了一辈子农民,他最大的不平就是农民得不到国民的待遇,他晚年说过:“庄稼汉就是养活贵人的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