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高秋的精神之婚

徒步高秋的精神之婚

绳屦杂文2025-04-03 20:24:25
菊子的散文诗是博文中的一枝奇葩,不管是细腻深情的表达,还是造境幽远的描述,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散文诗讲究境界的营造,通过优美的境界传达出作者高洁的人格精神和价值追求走向。文学作品境界的高低决定
菊子的散文诗是博文中的一枝奇葩,不管是细腻深情的表达,还是造境幽远的描述,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的散文诗讲究境界的营造,通过优美的境界传达出作者高洁的人格精神和价值追求走向。文学作品境界的高低决定文章的优劣。清人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句话不仅词适用,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适用。读她的散文诗,她总能把我们引入一种独特的境界中。如《江上月》造境的凄清幽远;《醉剑》造境的浪漫不羁、侠肝义但胆;《求索》用独特的境界传达的执着与献身;《不远》的卧于月上的独特想象与向往;《心中的光芒》用情境表达的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生活的悲辛和压抑,敏感的心对生活中不如人意的深切感受,文章优美的表达中流露着凄清和悲怨,这是对生活悲辛的真实写照,是一切美好遭遇的孤寂和尴尬?她的散文就像一束出篱的菊花,在高秋凄美地绽放着,让人肃然起敬。
文学是通过文字表达的独特精神产品,是有意味的形式,这意味就是文字传达出的真,是思想、是内容、是感情,是境界。为了表达这种思想,用象征表达向往,成了她散文的另一特点。
昨天没有实现的梦,明天将继续,一直往上爬着,没有终点,或许一口气爬到了太阳上,于是便看到了太阳的升起落下……(《冬日暖阳》)
我怀揣着梦想,并不张扬的步履,正往太阳升起的地方迈进。
我欲将红日托起,我脚踩着被暴风雪刚洗过的大地……(《春去春又回》)
是的,乘夜独行,火炬将带给你惟一的光明,你只需将希翼柔进这烈焰里,它便会度你走向山那边的那边,红烛映红的小屋里。(《点支火炬递给你》)
这里,太阳、火炬有了特殊的象征意义,也成了她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这里强调文学表达的真,这和网络中“晒心情”、“烧诗”、“吊书袋”的玩文学的现象相比,菊子的散文更加真实,感情更真挚,表达更朴素。达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的效果。“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能淑姿;文章所以饰言,而词丽本于情性。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刘勰《文心雕龙?情采》)这里要求文章要情、理、辞三者结合,而情为首推。菊子的散文诗都浸透了感情,有些确实是作者的“一把辛酸泪”。路漫漫,吾求索,不言驻足……(《求索》)愿菊子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好、走远!就像漂流瓶中的希望,寻到发现她的彼岸!
将所有的感喟诉于滔滔江水,将思绪细心折叠,放进精美玻璃瓶中密封。我用所有的力量将其抛向江心的激流,任其漂泊,管它飘向何方!(《临江》)
“梅、兰、菊、竹”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它们已经沉淀进了民族精神的人格中,菊的傲霜独放是文人雅士标榜人格的依托。从陶潜的喜欢菊到历朝历代的咏菊画菊,人们给菊赋予了不群的人格精神和高洁的品格。菊子在《冬之约》及《冬之约(续)》中对初冬独放的一丛山菊流连、欣赏、钟情也就不足为怪了。不想轻易被寒冬掩盖,于是她们努力地支撑……(《在此相遇》)她欣赏的是菊无视季节寒冷的精神人格,影射的是自身不俗的文化品位。
菊子散文语言的诗化,提升了作品表达的意境张力,也给文章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取得了欣赏习惯陌生化的强烈效果,提高了美感和可读性。请看《江月》:
月把江照成一条少女的项链,照成一行记录着烟云的线谱。
埠头上有浣衣女,把粼粼的月光捣碎,把那些纷乱的思绪捣碎;有担水的男人一瓢一瓢舀起月儿,舀起昨天的私语。
埠头留下一只盛衣的篮子,一担盛了月儿的水桶。
江水摇晃着一轮弯月,似如摇晃着一河破碎的镜片……
渔火在对岸闪烁,有一片舟荡过河来了,那清脆的桨声如快刀黄瓜一样动听。
舟上载着浣衣女放飞的思绪,埠头空了,只躺着一个被丢下的捣衣棒。
月儿似钩,月儿如银……
这样的抒写,通篇是一首诗,给我们极强的美感享受。而菊子的散文中,这种描述处处皆见。
逆向思维的运用,深化了语言层次的表达,让内涵深化。卧于树下,酌了女儿红,嚼了花蕊;听泉水叮咚,却又品了海水……(《葬花》)
泪,入了泉,成了河,一路奔涌,可以入海,便不是了泪……(同上)我想有这些就足够了,要欣赏她更多的美好诗句,就去读她的作品吧!
当然,菊子的散文也有其幽怨低沉,太个人化的“小资”情调,这种情调淡化后,她的文风会更开放、更成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