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是自发到自觉的爱

婚恋是自发到自觉的爱

译鞮杂文2025-04-10 19:14:03
婚恋是社会中的自然人都会经历的恋爱和结婚。乍看起来,这是一种物理现象,但实际上,它又是一种人们情感的化学反应即质变到量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种自发到自觉的“爱”。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不少人不能充
婚恋是社会中的自然人都会经历的恋爱和结婚。乍看起来,这是一种物理现象,但实际上,它又是一种人们情感的化学反应即质变到量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种自发到自觉的“爱”。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不少人不能充分认识这种爱,拿自己的爱情当儿戏,对他人的婚恋横加干涉,演绎了一场场令人咂舌的悲剧。
婚恋是爱情的升华。一般来讲,其婚恋的整个过程的演变公式是:异性吸引——暗恋——爱慕——爱情——恋爱——性爱——婚姻——亲情。在这个公式中,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否则,就会断裂,发生危机。男女婚恋一般都是建立在相互爱慕的基础上的,没有相互的爱慕也就没有后来的婚恋。爱慕的产生,开始是异性的吸引,男性对女性的白嫩、温柔、细腻、细语充满了好奇,女性则对男性的黝黑、坚实、粗犷、豪放感到新鲜。这属于人的生理本能反应,一般是在男女的青春期表现尤为突出,但这种吸引往往会伴随着羞涩,难以启齿,属于懵懵懂懂的异性暗恋。这时候,多数人惧怕长辈,羞于社会,不敢越雷池一步。但仍会有极少数人不能自控,在吸引中发生冲动,有的男女同时冲动,从而出现了早恋,有的单方面冲动则发生了强奸或得了相思病。青春期过后,人们逐步成熟起来,有了较强的自控能力,但对异性的吸引并未丝毫的减退,只是渐渐专注起来而已,开始专注那些年龄相差无几而又经常接触的异性,关注对方的生活,关注对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和处世为人,主动地搭讪交流,寻找机会进行交往,这大概就是爱情的开始。但这种爱情,往往是不稳固的,以致到后来绝大多数会发生变故,除了古代人们受儒家思想的束缚,旧的社会传统的影响,以至于指腹为媒、父母包办的婚姻外,现代社会的人们发生变故的几率越来越高。这主要是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地同世界先进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这段时期男女青年正处于为寻求职业而积蓄知识、生活还处于依赖父母尚不能独立的阶段,这时候的爱情只能算是自发的。过一段时间,多数的男女双方各自有了固定的职业,或是有的人在职业岗位上小有成就,从而加深了对社会的认知,并开始对人生有了初步的思考。有不少男女便结合自己的职业和事业重新审视自己的异性朋友,重新定位爱情。有些感到已经相恋的对方确实能够赞成或支持自己的职业和事业,对自己的性格和志趣有补益,自然就巩固了其爱情,并转入了婚嫁阶段。相反,如感到相互不能理解和支持,性格和志趣又缺乏相互补益,自然也就分道扬镳了,只得再去重新寻找新的恋爱对象,浇筑新的爱情。但这种寻觅会一次比一次务实,再也不可能像第一次那样浪漫了。所以我们说,从爱情升华到婚恋,实际上就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
婚恋具有排他性的特点。建立在自由恋爱基础上的婚恋,是排他的,对外力具有强烈的排斥性。一是在恋爱阶段不容他人干预。因为在这个阶段,男女双方产生了正负磁场,相互有了吸力,对外力的介入,会有一种自然的碰撞排斥。所以,这个时候,除了当事的男女双方,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干预。如果横加干预,很可能适得其反,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会把爱恋对象的缺点看作是优点,加深其相互爱恋,甚至丧失理智的做出超常举动,产生祸事。一般来讲,这种逆反心理在男青年身上更加突出。二是在婚嫁阶段不容他人干预。因为我国婚姻法规定,男女婚姻自由,婚姻受法律保护,干涉他人婚姻属违法行为。所以,对男女的婚姻行为,包括父母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干涉。三是婚姻家庭不容他人干涉。男女双方领取结婚证以后,自然就成合法夫妻了,有的同父母分开单独立户生活,也有的同父母合住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无论哪种形式,他人包括父母在内都不能干涉。因为婚姻受法律保护,家庭生活同样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有享受家庭生活的自由。在我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文化的发展和文明进步,随着法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干涉他人婚恋的情况在不断减少。但仍有一些人喜欢干涉他人婚姻,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总以为是为了子女着想,为子女未来幸福生活,不遗余力的强迫他们按着其意愿寻找对象,甚至有的鼓动已婚子女闹离婚。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父母越是干涉,子女的婚姻越巩固,反倒是闹得婆媳不和,姑丈不调,子女不孝。有的甚至闹出更大悲剧。
婚恋需要不断地培育。其实,男女之间有了爱情发展到婚恋乃至于婚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是需要男女双方精心培育的。这种培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养护的过程。从男女之间开始擦出火花产生爱情那一刻起,双方就得不失时机的加水施肥,适度的调温,减少计较,避免冷却。当一方有了困惑时,另一方要耐心细致的帮助其走出困惑,千万不能置之不理或雪上加霜;当一方产生疑窦时,另一方要主动地开解,帮助化解疑窦;当一方需要温存和呵护时,另一方要毫不犹豫的给予抚慰和呵护;当一方遇到困难和矛盾时,另一方要干脆利索的挺身而出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相反,当一方遇到上述问题而另一方则采取不予置理或是麻木不仁的态度,这种爱情就有可能降温或是发生危机,难于继续前行。在男女之间婚恋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有的人能够保持克制注意谦让,避免矛盾升级,爱情就会继续前行。但有的人不能克制,不懂的谦让甚至非要争出高低,到头来,只会激化矛盾或陷入僵局,使爱情遭受危机,难以前行。还有的人,在结婚以后,不注意爱的培育,总以为是“煮熟的鸭子飞不了。”夫妻之间,不再那么谦让,不再那么温柔,不再那么呵护,渐渐地开始冷淡,渐渐地产生裂痕,有的女性把爱全部转移到孩子身上,忽略了老公,而老公在家得不到本应得到的爱,只得去社会上寻求刺激,其结果都会发生婚姻危机。按着人的生理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婚姻中都会出现一个“心猿意马”的信号,人们通常叫“婚痒点”。其主要表现是蜜月婚姻到期,夫妻性趣减退,各自都幻想或试图在婚姻外寻求新的异性之爱,找“性伴侣”,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情人”。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看,其“蜜月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一般是十年即“十年之痒”,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一般是七年即“七年之痒”,进入二十一世纪不少夫妻提前到了三年即“三年之痒”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