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曾说出口的爱
一个是倔强,脾气暴躁,有点自私的他;一个是好强,勤劳贤惠,直来直去的她。在别人看来性格极其合不来的,但是他们相依相偎,风雨同舟地携手走过了二十几个春秋,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家乡位于胶东半岛最东部的
一个是倔强,脾气暴躁,有点自私的他;一个是好强,勤劳贤惠,直来直去的她。在别人看来性格极其合不来的,但是他们相依相偎,风雨同舟地携手走过了二十几个春秋,这就是我的父亲母亲。我的家乡位于胶东半岛最东部的一个小村庄,1962年父亲出生在这里,岁月如梭,将近50年光阴流逝,爸爸都未曾离开过这个不大的村庄。24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天,父亲和比他大两岁的女人结婚了,她就是我的母亲。母亲是隔壁村子的,在那个观念传统的年代,自由恋爱是不流行的,他们是媒妁之言的结合,采用的是现在还依然存在的“相亲”。翻看老照片,父亲年轻时,个子不高,长相也不帅却让身材高挑,端庄大方的母亲倾其芳心,心甘情愿地嫁给他。听母亲说,当时姥爷家所有人都不同意母亲嫁给父亲,母亲的姥姥在第一次见过父亲时觉得他是一个不会疼老婆的小男人,因为太姥姥她很传统,相信一句古话“宁嫁老头,不嫁小猴”,他们极力劝说过母亲,但是母亲是执拗的,也是执着的,不顾家人反对依然嫁给了父亲。父亲家里条件差,结婚时没有像样的彩礼和家具,定情信物是他们在登记结婚那天一起去买的毛绒围巾,母亲却很满足。母亲对自己的选择抱有美好的憧憬,可是生活不是平静的湖水?
父亲如其说是一个孝子,不如说是脱不了孩子气,父亲是个“老生”,从小就受宠,祖母祖父疼他惯他,他在结婚后还要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北方的房屋还是那种类似四合院的结构,五间瓦房,父亲依然让出正房给祖父祖母住。母亲毕竟是读过书的,她不喜欢旧社会那种婆媳住一起的生活,她多次跟父亲要求独门独户的住,不要跟老人住一起,不方便。吵吵闹闹十几年,直到为祖父祖母养老送终都没有分居,我知道,这些年来,真的委屈了母亲,我知道父亲也懂,但是父亲是个倔强的人,也是个孝顺的儿子。
母亲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村里的人都羡慕父亲有福气,母亲会做一锅香喷喷的馒头,因为父亲喜欢吃;母亲会做几个可口的小菜,也是父亲喜欢吃的。母亲特别“偏袒”父亲,我和弟弟有时觉得吃醋,父亲不是孩子,为什么母亲那般对他好,每次去菜市场,母亲都会记得买父亲爱吃的菜,为他花上几个小时去做都很乐意。父亲似乎不觉自己是个幸福的人,他时常因为母亲的叨叨发些脾气,似乎觉不出自己的臭毛病,父亲发脾气时很凶,母亲为此也流过不少泪,后悔自己嫁错了人。当母亲赌气不去理睬他时,父亲反而倒像一个傻孩子,主动找个机会逗母亲开心,因为他知道自己错了。母亲哭笑不得,抱怨怎么嫁了这样一个男人,她对父亲又爱又恨。这样孩子气的父亲似乎只知道获得不懂得付出,没有看出他对母亲的关心。但是那一次,我发现父亲真的是吓坏了。那夜半宿,母亲浑身冒冷汗,很急很严重,父亲背起母亲就去医务室,一路上给母亲鼓励,急促地敲门叫医生,我突然发现父亲很害怕,他当时几乎慌了神。那次,我给父亲证明:他心里很在乎母亲。
曾经,我问过母亲:“妈,你当初是被父亲怎样的魅力给迷住了呢?”母亲微笑,不语。我还追问,母亲有点烦:“说不出是种怎样的感觉”。同样的问题问父亲,他很直接:“你妈当初身材好。”然后笑得很憨,很知足。这也算是一见钟情吧。父母亲的感情由此开始,简简单单,吵吵闹闹一直在现在。
父亲做了一辈子农民,没有给母亲优越的生活,母亲却很满足,她说:我不图别的,只求我们都平平安安。母亲跟着父亲也做了一辈子农民,给父亲生儿育女,料理家务,父亲也很知足,
每年冬天母亲都会围上父亲给她买的围巾,二十几年过去了,我也曾送给她新的,但是却被母亲放起来了,理由是我的不暖和。我知道在母亲心里任何别的围巾也不能比上这条暖和了,因为这里面有爱。
一起播种,一起收割,一起同甘共苦,父亲母亲的爱情里没有浪漫唯有平淡,没有甜言蜜语却有嘘寒问暖。一辈子相知相守,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唯有时间能诠释爱的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由wg999今日新开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