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乐土

童年的乐土

延地里散文2025-04-18 06:46:57
今年,我没有去山的那边。山的那边,有我童年的梦,是我童年的乐土。春节的时候,我去了山的那边,老马坪——我念小学的地方。这地方以前是家族建的祠堂,用来祭祀。土地改革后,便作为学校用,我在这里得到启蒙教育
今年,我没有去山的那边。
山的那边,有我童年的梦,是我童年的乐土。
春节的时候,我去了山的那边,老马坪——我念小学的地方。
这地方以前是家族建的祠堂,用来祭祀。土地改革后,便作为学校用,我在这里得到启蒙教育。
童年的乐土,已在十几年前屋舍大拆迁时夷为平地。现在我看到的是一片绿油油的麦苗和一些残留的石块。
上小学的时候,还是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分粮的日子。母亲起的很早,我们也跟着起床,早早来到学校。校园静静的,四周是树,空气那么清新,地面又是那么洁净,那丁点大的麻雀喳喳地叫着,更给宁静的校园添了几分静谧与和谐。
老师在安静中也忙碌起来。她好静,很珍惜这恬静的晨光。而我们却不管,若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起来,互相吆喝着,放好书包拿起自己的砚台,去学校下面的一个池塘打水,完成自己必备工作:磨墨,为自己一上午所用。
那时,我们都用毛笔,还没有自来水笔和圆珠笔这些“高级”玩意儿。别小看用毛笔,打起架来方便极了,成了我们的“武器”。无论男生女生都拿它往别人手上,脸上点。放学回家,不是手是黑的,就是脸上涂了墨。有时笑别人,竟不知自己也被涂了个“黑脸张飞”。
下课铃声一响,房前屋后便成了我们的天堂。到处游跑,欢笑声,摔倒的哭声和老师的叱骂声,搅和着,想把学校闹个天翻地覆。
学校的背后,有一座墓碑。文革时被掀掉了。这碑修建成极为讲究,碑上刻有《三国演义》精彩章节,刻字全用小楷,工整得很。那时我们坐于石碑上,用手指摹写碑文的情景,如今想来历历在目。
最令人向往的还是那乒乓球台。我们打兵乓球要排队,队伍沿石梯一级级往上排,一直要排到老师的办公室呢。轮着了,摸一下球拍,过过瘾,是很幸运的。有时刚刚轮到,上课铃声便响,只好望台兴叹,其奈何哉!
寒暑假,趁家里大人出去做工,偷偷约几个伙伴,来到学校,用自制的木板球拍打乒乓球,一玩就是大半天,过足了瘾,直到家里大人气势汹汹拿一根细棍,脸色铁青来“请”,方才挥泪而去。
兴叹之余,遐想,若我的乐土房舍依然,书声依旧,在愉悦祥和的气氛中,令人的回忆是多么美好,欣然跃上讲台,面对黑亮亮的小眼睛,去讲叙一个个美妙动人的童话故事呢。
山的那边,我是不会去了,在我的记忆中只有勾魂的乐土。
改于彩云之南2008-10-8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