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那山

登上那山

灵匠散文2025-03-29 16:45:57
这是一处没有被批为旅游景区的山地。它远离着连绵起伏的莽莽群山,很孤独地立在广袤的原野上,拔地而起、巍峨险峻,一种浩然之气充盈于天地之间。仅此而已,就吸收了络绎不绝的游人,声名悄然远播了。你若从武安侯住
这是一处没有被批为旅游景区的山地。它远离着连绵起伏的莽莽群山,很孤独地立在广袤的原野上,拔地而起、巍峨险峻,一种浩然之气充盈于天地之间。仅此而已,就吸收了络绎不绝的游人,声名悄然远播了。你若从武安侯住过的那个小镇朝东走二十余里,再折向南穿两个村庄,便可望见高耸的山。人称“神龙山”。
春末。上午九点一刻,我们贮立于西山脚下。这里的大大小小、深深浅浅、弯弯曲曲的山沟纵横交错,奇形怪状的卵石裸露在积沙之上;沟上的枝蔓疯狂地往天上窜去,阴森而潮湿、迷蒙而诡异。一行数人沿一条窄窄的小道慢行,目光所及,见杂树甚多,且大都刚绽出新芽,有的正开着花;有一种棚架刺特别引人注目,一丛一丛的,像一股股突然窜起又即将消散的黑烟,渲染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走了一段弯路,便看见一片人造松林,树身低矮粗壮,舞拳弄腿,透出一股英武之气和勃勃生机。
神龙山“神”在何处?
顺着一条羊肠小道继续攀行,渐渐的山陡起来了,路两旁的山石像犄角,像巨柱,像石滚,像碾子,从这儿那儿冒出来,冷不防的横在你面前。这么多石头或浮在地上或栽在土里,该不是什么“漂砾”吧?但石头毕竟不多,且大部分像是从土里长出来的。松树依旧茂密,那些没有植上树的地方全被一些杂树和灌木丛覆盖着;偶而可以看见一树一树的桃花——山下的桃花已凋谢,而此处却开得正旺。这情景让人想起“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如此山来。”的诗句。今天登山,不想在这里寻到了久违的春天。
快到山顶,有些力乏,索性坐到一块石头上喘气。俯瞰山下,只见那一排排整齐而崭新的房屋鸟笼一般小巧了;田间耕作的拖垃机也像蚂蚁一样在蠕动,树木形似小草、渠水细若游丝、土丘大如馒头。远处那碧绿浸透的原野、只剩一点红白痕迹的村庄、状如银带又蜿蜒明灭的河流都好像跟自己缩短了距离,一齐奔涌到脚下,仿佛只要伸伸手便可触摸似的。“尺寸千里,莫得遁隐。”柳宗元的感受也莫过于此吧。“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亦如此刻了。
抬眼看天,天空一碧如洗,南边有几片浮云正抚弄着山头碧树的稍头。太阳略向西偏去,金色的光芒照在漫山的碧树身上,似乎所有的叶片都泛着光亮,变成初春时的那般嫩黄了。又向山顶爬去,等到了那里一看,发现最高处还在北边。我们一行十多人几乎是在石隙间穿行,奇形怪状的山石或仰或卧,或凸或凹,或笔直或倾斜,乱七八糟地垒在这山的脊梁上头,形成了极狭窄、弯曲的道道“关卡”。
脚下几乎没有路,全是从石逢里踩出的一些“脚印”,地势忽高忽低,行走也要左拐右弯。有时贴着山壁一步一步地挪动,有时揪着树枝小心攀越。看到脚下几百米深的峡谷时不由得吓出一身冷汗,担心跌下去摔得粉碎。但路还是要走的,哪怕无路可走。况且还有征服高山、饱览美景的那股倔劲在不但驱动双脚,于是就鼓足勇气,又小心翼翼地往上、往下爬了。我们不停地选择、舍弃行走的路线,左拐右弯,穷尽各种姿态,咬紧牙关,忍着伤痛最终一步步登上了神龙山的顶部。顷刻间,我们仿佛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不,我们变成了驾驭神龙的英雄了。
回望神龙山脉,只见它绵延数十里,恰似一条腾空而起,扶摇而上的蛟龙。神龙山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而登山者此时心中滋生的难道不是“壮志凌云、气冲霄汉”诸如此类的快感吗?
登山真好啊!极短的时间,有限的空间,不仅让人饱览了山上、脚下无限的风光,而且在充满艰辛的攀越过程中获得了顿悟和超越。一些平素不容易弄明白的道理,就在你的嗟怨声中豁然明了:世间诸事除了许多不易、艰辛外,更有不计其数的难以预测和推断的东西。面对停滞、坎坷、曲折、不幸甚至迷惘的时候该怎么去做?后退、呆立肯定不行。惟有奋力-搏,才能达到-个相对的高度。而这种高度往往使你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会在不经意间达到一种非同寻常的境界。
人生失意者何不登山?人生得意者何不登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