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虔诚的朝拜者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来到西藏,在山顶、桥栏、屋顶、庙宇上随处可见高高飘扬着红、蓝、黄、白、绿,五彩的经幡。经幡上印满了祈福的经文,藏民们相信,风每吹动一次经幡,就等于念了一遍经文,就等于给悬挂经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来到西藏,在山顶、桥栏、屋顶、庙宇上随处可见高高飘扬着红、蓝、黄、白、绿,五彩的经幡。经幡上印满了祈福的经文,藏民们相信,风每吹动一次经幡,就等于念了一遍经文,就等于给悬挂经幡的人带来更多的福音。五彩的经幡把西藏装点得格外艳丽和多彩。走在西域的任何一个街道、乡村,不时可以看见手持转经筒,口中默念佛经的藏民。还有许多藏民三步一叩拜,他们的叩拜是哪种完全的,一丝不苟的真正的“五体投地”式的叩拜。在藏族有个传统,每个人在世要磕十万个头才能算虔诚,他们修的不是今生,是来世。
在从林芝回拉萨的路上,我们遇上了六个虔诚的祈福者,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他们从四川的藏族自治区甘孜每走三步就双手在胸前合十,口中默念六字真言,用额头和四肢虔诚伏地一路走来,整整走了九个月,每个人的额头和手掌上都被磨出了厚厚的茧子,还有个十几岁的小男孩的额头上正有几丝殷红的鲜血从厚厚的茧子中央流出,他们是要到拉萨的大昭寺里朝拜供奉在那里的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镀金像,据传那尊佛像是经过佛祖释迦牟尼亲自开光的。虽说他们个个衣衫褴褛,但是他们每个人的眼睛都如西藏的蓝天般清澈,每个人的笑容都如高原上的格桑花般灿烂。还有七天就可以到达大昭寺了,他们每个人都显得有点激动。
进藏的第二天,我们就来到了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藏语意思是经堂)、“觉康”(藏语意思是佛堂),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是拉萨最古老的寺庙。大昭寺的的名字据说与始于15世纪的“传昭大法会”有关。“昭”即藏语中的“佛”之意。
传说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人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以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余。
大昭寺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噶厦”政府的机构便设于寺内、庭院上方的两层楼周围。许多重大的政治、宗教活动,如“金瓶掣签”等都在这里进行。主殿“觉拉康”内,供奉着唐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一尊“觉阿”佛――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镀金像。配殿内,供奉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的塑像。寺内还保存有唐代以来的大量珍贵文物。寺前有《唐蕃会盟》碑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合植的唐柳等古迹。大昭寺建成后,成为当时吐蕃王朝的突出标志和象征。在拉萨,藏族人也喜欢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角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由此可见大昭寺在拉萨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在大昭寺的门前,有着此起彼伏的众多的朝拜者,藏民们从四面八方,经过长途跋涉虔诚的一路叩拜而来,有些虔诚的朝拜者因在拜见过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镀金像后激动不已,为表达自己的忠心和心意,竟将自已的牙齿掰下塞在大殿破埙的木柱里。
藏民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是藏族的寺庙个个金碧辉煌,许多寺庙的屋顶和喇嘛的灵塔均用成吨计算的黄金和稀世珍宝塑成。藏民们每年都会将自家节省下来钱财和最好的酥油拿来敬献给寺庙,每个寺庙里都有千年不灭,长明的酥油灯。
回来后,我总是不时的想起从灵芝回拉萨的路上遇到的那六个虔诚的朝拜者的笑脸和眼眸,我想,他们在物质上是贫乏的,但是在精神上是富有的,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有信仰的民族,他们该是多么的幸福!
版权声明:本文由wg999今日新开传奇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