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心灵栖息的家园

苏州,心灵栖息的家园

夜刻散文2025-04-09 03:45:12
苏州,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她独特的灵动和秀美。清明放假的这些天,我终于来到了心慕已久的苏州。苏州,在经历现代化的过程中或许已经稍许退去了那古典精致而又玲珑剔透的美,现代化的钢筋混泥土和炫彩的霓虹灯从来就
苏州,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她独特的灵动和秀美。
清明放假的这些天,我终于来到了心慕已久的苏州。苏州,在经历现代化的过程中或许已经稍许退去了那古典精致而又玲珑剔透的美,现代化的钢筋混泥土和炫彩的霓虹灯从来就不是古典美的象征,多多少少带着些古板和奢华。但是尽管如此,苏州美的精髓依然可以让人看到,闻到,品味到……
坐上大巴,透过大巴的窗户,整个城市的脉络便清晰地印在眼前了,放眼望去是那些古色古香的屋瓦白墙以及掩映在法国梧桐和香樟树下的幽深的街道,还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是苏州老城区内的公交车站典雅秀丽的,类似于木制的凉亭,让人感觉舒坦,甚至连现代化的商场和店铺外观上也是白墙、黑瓦并饰以古代精致的镂刻木制雕饰,予现代于古朴的风格又不失现代文明的气息,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苏州的街道上,慢慢地欣赏,慢慢地怀想,在凝视那古朴建筑的瞬间仿佛整个人就与这个城市融为一体了,在幽静中忘却了生活中的一切烦恼,仿佛自己,在这样一个原本陌生的城市似乎找到了一种熟悉的温暖的归属感。现代化的大城市,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难免会给人一种冰冷,不可触摸的感觉,而苏州这个城市几乎没有什么高楼大厦,呈献给世人的是一种小家碧玉似的姿态,端庄秀丽,古朴典雅,给人一种身处自然般亲切、放松的感觉。
苏州,就是在这样一种古朴中世世代代地衍生,始终以她自信优雅的姿态缓缓地向我们走来。而我们也在审视现代苏州的过程中遐想着苏走一路走过的历史及王朝的更新换代,世事的变幻,四季的轮回中所积淀的文化和精神。
苏州不及上海的繁荣,也不及北京的气派却独具灵动和秀美,古朴和典雅,这也正是苏州的精神和文化核心所在。
游走在粉墙黛瓦、古色古香,青石板砌成的独具江南风格的小巷,让人感觉幽静中带着点神秘同时又让人十分惬意地思绪绵延,仿佛在巷子的深处有一位接着愁怨的姑娘,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一幅带着点伤感但又非常唯美的画面;又仿佛听见从那院子里的闺房中传来的优美而又带着些许哀怨的琴声在深深的巷子里回荡。漫步在巷子里的感觉真的很美!一排排鵝卵石,一級級台階,一座座門庭让人想象着从前居住在院子里的主人,以及发生在这个院子里的故事,或许曾经在这个院子里各个家庭和睦相处亦或许是这里曾经居住着一大家人,四世同堂,老人、大人、小孩,有着暖融融的生活气息,而门厅外则有小商小贩跳着担子吆喝……
苏州是这样一个让人感觉温暖的城市,是这样一个可以让人怀想让人心情愉悦的城市,在星空照耀下的夜晚,在昏黄的灯光的映射之下,坐着一条手摇船,在小河之上肆意的漂流,河流上倒映着白墙屋瓦,置身其中仿佛人在画中游,亦看那小桥流水人家实在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唐代诗人杜荀鹤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古色古香的河流依水而建,诗人李煜曾说“独自莫凭栏”是说倚着栏杆远眺容易让人因想起曾经的人和事而引发无限伤感。而如今,倘若在闲暇之时凭栏眺望,看缓缓流动的河水,看水上漂移的小船,看船上人们的欢乐的姿态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小桥流水人家的悠然自得让人流连忘返,让人流连忘返的又何止是小桥流水人家,那古典的苏州园林更是让人驻足,徘徊,游走其间仿佛是一种诗意的生存,一种诗意的人生,一种自然本性的人生。
苏州园林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拙政园,暂且不谈她的美,因为她的美事无法用仅存的美的语言来形容的,任何字任何词句都不足以完完整整地展现拙政园美的神韵,只有亲身去感受她,真正去与她溶为一体,你才能真正读懂她,才能真正爱上她。
走在园林中,走进那沐浴着清风的亭子,凝视那那长长的石制书桌,仿佛回到了那遥远的古代,一位穿着白色长褂正握着画笔,在沉思,在挥洒,浓郁的墨香在空气中慢慢地淡去。还有那山上的凉亭,总是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文人墨客在那里举杯吟诗,总是让人想到在那里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哪里弹着古筝,美丽而忧伤的音符缓缓地流淌。园中那独有的静谧仿佛是心灵的世外桃源,在此之中,没有的城市的喧嚣,没有了车水马龙的繁华,没有匆匆的脚步,有的只是返归人的内心,退去那尘世的浮躁,去感受那一片安详,宁静,淡淡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那“心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禅意。
苏州的文化就是一种禅的精神,一种返璞归真的纯美,一种平静中的力量。
苏州,一个可以让心栖息的家园。走在苏州,一切尘世的浮华奢靡、纷纷扰扰和恩恩怨怨便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我们看到的仅仅是自己那平凡而又宁静的心灵。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