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批判精神是自省精神,不是自虐精神

鲁迅的批判精神是自省精神,不是自虐精神

顺次杂文2025-03-14 02:36:41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优等的人种之别,只有优等的人文之别,因而才会产生不同种族间的文明与野蛮的程度不同。当西方列强用武力和鸦片打败中国后,中国那些自命清高和自以为是的士大夫们,也可以说是精英们,便不得不低下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优等的人种之别,只有优等的人文之别,因而才会产生不同种族间的文明与野蛮的程度不同。
当西方列强用武力和鸦片打败中国后,中国那些自命清高和自以为是的士大夫们,也可以说是精英们,便不得不低下头来开始了自省,因此找出一个失败的原因乃“国民劣根性”。
中国人的“国民性”首先是由西方的传教士和鸦片贩子以及枪炮手发现和描述的,中国的知识精英从梁启超开始逐渐接受了他们的批评。鲁迅沿着梁启超的思路狂奔猛进,对他所深爱的国人进行了最深沉的反思、最猛烈的批判。“国民性批判”成了鲁迅一生最主要的学术事业和贡献。
因此,有些人常常一提起中国的落后原因,往往只会想到是国民的劣根性使然。其实这是不对的,中国落后的真正原因,不是国民的劣根性而是国家制度和文化教育。这点在鲁迅以及后来继承鲁迅衣钵的柏杨们都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我们一想到国民劣根性,首先想到的便是鲁迅的《阿Q正传》和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中所描写的人物和事情。一般人看到最多的是作者对国人的劣根性的批判,而没有注意到作者对国家制度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批判,因此就使得某些人将鲁迅的批判精神视为一种自虐精神。
其实不然。有人说这种国民劣根性乍一看当然是指整个民族,但从其代表人物鲁迅的小说创作来看,在实际的言说中常常偏重于底层人,也就是主要体现在闰土、祥林嫂、七斤、华老栓、华小栓、阿Q等等小人物身上。当我们批评“丑陋的中国人”时,脑子里浮现的形象,多半是这些不幸的人们。
如果此类先生看鲁迅批判国民劣根性的眼力仅仅只停留在这些层面上时,只能说明此类先生的眼力有偏见,而没有“全见”。闰土、祥林嫂、七斤、华老栓、阿Q等等小人物为什么有这么多劣根性,他们的命运为何如此不幸,鲁迅都有过相应的批判,比如闰土的奴性,他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随着残酷的现实生活渐渐变成的,是非正义的社会制度和愚昧的传统思想文化所压迫和愚弄其变成奴性的;祥林嫂是谁害死的,是中国传统的愚昧思想文化,是鲁老爷和鲁镇人的集体虚伪、冷漠、麻木不仁造成的。
七斤、华老栓、阿Q等等小人物的不幸命运,都是作者拿来控诉非正义制度和愚民文化将人变成“鬼”而不自知的表达形式。鲁迅笔下不幸的小人物们都是对中国非正义制度和愚民思想文化的严厉控诉,这种批判小人物不幸命运和劣根性的做法,一点也不自虐而是清醒的自省。如果一个知识分子连这一点批判精神也要叫做自虐精神,那么只能说明此类先生已经大大地麻木不仁,要么就是在象牙塔里生活久了,已经失去认识现实生活残酷性的能力。以为自己喝杯清茶吟几首小诗就叫作写了济世文章了,两眼一闭满嘴仁义道德,好想这个社会就真的天下太平、满是文明了。这只不过是你们这种阿Q掌握点学问变成知识分子后的一种精神胜利法罢了。现实并不会因为你们的想象而变得真正太平和文明起来,它还需要用鲁迅的批判精神来批判它,进而从中找到前进的路子才是正道。
一个人,尤其是一个知识分子如果将自省看成是自虐,只能说明此类先生连一点自省的能力都没有,要么就是睁眼说瞎话的骗子。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