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散文

说散文

惟正之供散文2025-03-27 12:30:35
昨夜听见雨滴敲打野营房的声音,便知道是下雨了。不知为何,听着雨声心中顿时感觉到宁静,似乎心灵找到了归属。在家时亦是如此,每到下雨的时候,再烦躁的心也会随着雨滴的下落而安静下来。清晨地面湿漉漉的,一股泥
昨夜听见雨滴敲打野营房的声音,便知道是下雨了。不知为何,听着雨声心中顿时感觉到宁静,似乎心灵找到了归属。在家时亦是如此,每到下雨的时候,再烦躁的心也会随着雨滴的下落而安静下来。
清晨地面湿漉漉的,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鼻而来,微风中带着些许清凉,令人的精神为之一振。这在阳光似火的夏日,戈壁滩上是很少出现这种情景的。这令我想起了我曾经写过的一篇散文《雨的情思》,散文中大概是描写童年雨中玩耍的情景。那一瞬间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拎着凉鞋淌水追逐打闹和一群孩子躲在麦秸跺里躲雨的情景恍如昨日。
散文或许犹如一首老歌,记录的是作者当时的心境。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它便会奇迹般的带你回到从前,时间仿佛开始慢慢倒退,人也跟着年轻了。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感动了几代人,我想朱自清本人每当重读这首散文的时候,父亲给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也会再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让泪水湿润眼眶。这或许正是散文的魅力所在。
“散文是最有群众基础的文学形式,读者多,作者也多,似乎任何人都可以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在他的散文中这样说道。但是如此众多的散文中精品却少之又少,自己每当读到高中或大学时期的的散文时也有如此的感觉。“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便是自己高中和大学时散文的真实写照。
“有竹风显清影,无日天则混沌。”散文是必须要有其灵魂的,没有灵魂的散文便是一堆随便摆放的文字,让人感觉到无尽的杂乱,似乎是无日之天,看不到光明。
散文也是最需要用真情去写的。我的一位同事曾对我说过:“散文我是写不了的,因为我的心静不下来。”我感觉他说的是对的,写散文时心要平静如水,因为散文讲究型散而意不散。如果你所写的文字是一个个的珠子,那散文中的“意”便是用来穿起珠子的线。如果你的心乱了,那穿起那些珠子的线便断了。所以,写散文是最好选择大脑清醒的清晨,或心境如水的半夜。
“俗人喝茶是茶,僧人喝茶是禅。”散文是需要寻找知音的,只有懂它的人才会与作者产生共鸣。只有细细品的人,才能知其滋味。
高中时家中装修,一位镶地砖的工人见我在读一本叫《散文精选》的书,便嘲笑般的说道:“百无一用是书生!”那时的我没有反驳,这更合了他的心意,在之后的半个多月里“书生”变成了我的代名词。而如今想起来,不禁要笑他了,因为他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这个诗句是出自清代诗人黄景仁(字汉镛)的《杂感》一诗。诗中原句是这样的:“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许多人却不知诗的最后两句:“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大概意思是:春天的鸟总是要叫,秋虫到了秋天也自然会鸣,无论欢悦还是凄切,都是自然的事情,天籁之音,怕什么“诗谶”呢。
读小说可了解世界,而读散文却可净化人的心灵。
在网络文学如日中天的今日,只有散文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一片净土。这片净土是商业化的快餐式的网络文学所无法取代的,因为无论是都市中繁忙的人们还是为了讨生活而背井离乡的农民工,都迫切的需要为自己疲惫不堪的心灵找一个归宿。
晚上,临睡前,你会不会也读上一篇优美的散文呢?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