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华东(三)锦上南京

导航华东(三)锦上南京

触地号天散文2025-05-24 14:34:33
人在江苏,脑子里便是咿咿呀呀的《锦上南京》,歌我不大会唱,曲子和舞蹈却熟了多半年。我也跳广场舞,也会扰民,但是,如果你看过柔雅的《锦上南京》,或许可以原谅。行程太紧,即使蜻蜓点水般的在途径之地呆一两个
人在江苏,脑子里便是咿咿呀呀的《锦上南京》,歌我不大会唱,曲子和舞蹈却熟了多半年。我也跳广场舞,也会扰民,但是,如果你看过柔雅的《锦上南京》,或许可以原谅。
行程太紧,即使蜻蜓点水般的在途径之地呆一两个小时,也需要努力压缩有限的时间。去常州买船是大事,不能耽误。我和勤还好,裸脚坐车,无聊了刷刷微信看看小说,最苦的是小峰和强子,两个人换着开车,需要足够的精力。车往南京,我们犹豫了好一阵子,要不要去看看?亏得南京段步步筑路,否则一个小时的路程打个哈欠就过去了。以后还有机会来南京吗?擦肩而过兴许铸成终生遗憾。算算时间,还可以勉强批出三两个小时来。强子说要是有架飞机多好,“嗖”的一声,南京城就看完了。
“路过的都是风景,记住的皆是幸福。”不知道谁发了这么一句微信。
六点起来赶路,早饭以车上备的馍片和麻花充饥,出发前灌满了开水沏茶。处理充饥问题并未耗费时间。除了赶路的原因,我们还想留够肠胃空间,尝尝秦淮河的美食。
看看南京长江大桥,是大伙儿最兴奋的期待。我想在桥上赤脚走走,照张相留念。从识字起,屡屡念读,长江大桥是祖国的象征。
车从隧道穿过,我们绕过了大桥。
隧道全长六千多米,高端华丽。勤担心漏水,其实我也闪过一念。
后来问过当地人,说大桥不许外地车通过,心情很是黯然。
城市都是一个样子,和西安相比,南京并无特色。
中山陵是必去的,虽然我历来不拜庙宇不谒陵。
车未停稳,就见肤色黝黑的女导游小跑过来,她撑一把饱经风霜的旧伞,唇齿爽利,说由她带路讲解是最划算的,既能跑全景点,又省了停车费,她说山上不许停车。眼前有好几条路,走哪里最省时间?付过二百块钱,我们上了她的道儿。
明孝陵朱元璋就埋在钟山。我们在沁凉的博物馆看陵墓的介绍图片和文字。这是博物馆吗?钟山是因为孙中山易名的吗?宋庆龄埋在哪里?导游不答,她按自己的思路说话,不回答你即兴的提问。口头禅是“听我讲哦。”一副资历深厚的做派。她捂了朱元璋画像的鼻下部分,“看看像谁?”无人作答。“说对了,是朱镕基,朱镕基是朱元璋的后裔,你们看这脑门、眉毛、眼睛,多像。”
廖仲恺和何香凝墓也在钟山。“右边上,升官发财,左边下,平步青云。”游客们按导游的指引环墓一周。我心窃笑,导游天天升官发财平步青云,不还是导游吗。
我们上当了,到中山陵门口,她宣布导游结束。带我们走过的全是免费景点。陵园附近有的是停车场,十五块钱。这就是黑导游,黑导游就是这么黑的。但是我们没怨她,也没说破。我们赶时间,不能在蛛网似的岔路上耗费时间和精力,况且,一路茂密的森林绿荫,怡人的园林花草,不失为紧张旅程中难得的放松和休闲。
很不巧,中山陵周一关闭。四个人爬在门缝往里看,门内苍松翠柏,景致巍峨,也算到此一游了。广场上六棵松引人注目,弥补了陵园难进的遗憾。所见松树一律都是圆圆的一钵,或葱葱郁郁,或高大挺拔。这里不同,树干一米以上去顶,侧枝旁逸斜出,经年累月的生长,精道细致的修剪,树冠宛如伞亭,枝干遒劲,苍翠秀丽,极具观赏价值。不少游客将相机对准了它,我很想知道这树的培养过程,问过两个导游,都避开不答。我不愿意把这个六朝古都人文之地想的那么促狭。
颇多感慨。思维可以颠覆传统。树木可以,人未必不能。
河流总是让人向往,因为时光与生命如水,无声流淌,逝去不回。
把午饭安排在夫子庙,是冲着秦淮河的。
或许秦淮河的水比别处深,或许金陵城比任何一个地方都承载了太多的文化、故事和色彩。我告诉勤,秦淮河的妓女很有名,美丽而多才。说过又觉得不妥,好像小觑了南京。这是个繁华的所在,从古至今,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只是女子的灼灼华彩更明艳,为一样的天空平添了瑰丽的胭脂色。
游秦淮,黑导游说最好在晚上,船桨灯影,丝竹声声。我们等不得,看一眼,算是迢迢千里的邂逅。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拿秦观的词安慰撵狼似的旅程。秦淮河适合遗憾,留些眷恋才配得上。
河水并不清澈,暗绿而浑浊,不知是污染,还是与太湖类似的蓝藻。河岸建筑密集,楼宇簇新,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于耳,少了半旧的沧桑和沉寂。即使河水汤汤,桨声悠悠,哪里还有秦淮八艳柳如是、李香君,哪里还有多情隽永的桃叶渡,哪里还有绕梁千年的丝竹风月。其实来的人,分明是想看当年的明月,当年的烟花青眉,当年的顾盼多情,楚楚袅袅。
跺跺脚,咬咬牙,狠狠心,每人要一个蟹黄汤包。包子上插支吸管,想是用来吸食的,汁水浓香,是蟹黄,我觉得像南瓜汁兑了鸡蛋黄,我们乡巴佬似的边喝边笑,全无斯文。
陕西人有凉皮情节,本来说好的,出门不吃家乡菜,但还是忍不住要了碗黄瓜心拌凉皮。桂花糖藕濡香甜软,男孩子不肯吃,硬派了任务,要命似的贵,不吃干净可惜了。
喝光了一大纸碗鸭血粉丝汤,滋味醇香,味蕾开放。汤里瘦骨嶙峋形似青蛙的东东是什么呢?四个人夹了筷头上研究良久,终不知其为何物。小峰觉得肉不多,没啃头,打算扔掉,强子急忙制止,说是有肉的,要抿着吃。于是四个人又是窃笑,南方人着实细发,搁咱西北,还不扛块肉痛撕不已。吃罢了,小强还坐着不走,说要看邻桌小姐怎个吃法,她们迟迟不动。问过,说也不知道吃法。出门看到橱窗的介绍:一开窗,二喝汤,三吃光。我们思谋着回去拿南瓜和蛋黄山寨它。
一顿饭下来,心满意足,满心欢喜,长江大桥的失望,黑白导游的不快,一应烟消云散。美食是祛病除忧的灵丹妙药。
后来才知道,这还不算南京名吃,秦淮八绝,什么黄桥烧饼、蒋家牛肉、鸭油酥烧饼、什锦菜,等等等等,才是最好的。我们没找到,找到了也未必下得了口。一定是死贵死贵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