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曾否“今之画”?

你我曾否“今之画”?

千载一圣杂文2025-07-04 22:20:26
孔子的学生学习遇到了困难,领悟、理解人生等方面进展不大,大概是受到了批评,很伤脑筋,冉求说:“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不是不喜欢你的“道”,“力不足也。”都是天资愚笨惹的祸。孔子回答说:“力不足也,
孔子的学生学习遇到了困难,领悟、理解人生等方面进展不大,大概是受到了批评,很伤脑筋,冉求说:“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不是不喜欢你的“道”,“力不足也。”都是天资愚笨惹的祸。孔子回答说:“力不足也,中道而废。今之画。”你这话说错了,做了一半,半途而废,这是“力不足”的缘故,可你根本没有开始做,怎么知道无法做成呢?
问题的关键在于“今之画”,“并不是说‘你学画去了’,是说冉求你,自己把自己划在一个界限内……还没有开步走就先认为自己过不去,这不是自甘堕落吗?(《南怀瑾论语别裁学问的鸿沟》)这里学的对象,不是某种技能,也不是某各学科,而是各种智慧综合在一起的,以人生思考为核心的生命智慧,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每个人的修养紧密相连,与你我他的社会生活难以割裂。
商周之时,谁犯了错误,官府来之前,别人就画地为牢将罪人关押起来,罪人一定不会跑,因为那时的人都一个道德底线,画地为牢便牢不可破,这是为今人所不能理解并称道的。这样的“牢”自然不破的好。《西游记》里,行者每每暂时离开唐僧去执行公务,为了唐僧的安全便以法力画地为圈,是为“金刚圈”,那圈子金光闪闪,唯妖魔不敢近之,可以说这圈子乃正义的底线,唐僧只要居其中自然平安无事,怎奈他肉眼凡胎,虽有向善之心,但终究不知这圈子威力所在,于是屡屡走出来,又屡屡因走出来而遭遇灾难,可又屡屡好了伤疤忘了疼,也许什么都有定数吧,不然九九八十一难,九九归真就难以完成了吧。
时至今日,许多人的道德底线似乎早已成为一个虚然的幌子,甭说画地为牢,就是钢铁之牢也欲破之而后快吧?至于你要告诉他什么什么就是行者以金箍棒画的正义之圈,走进去吧,远离妖魔,似乎不太容易,不仅如此,而且往往会嘲笑你一番,说现在都二十一世纪了,什么时候了,还谈什么礼乐,谈什么道德底线,你不就是二十一世纪的堂吉诃德吗?难,太难了,说说可以,做,就免了吧,很自然地将自己局限在“更加自由”的“金刚圈”之外,也不能不说是一种“今之画”。
更多的人,为时代流行文化所局限,把自己局限在流行文化的小圈子里,为之受蒙骗,为之欢呼雀跃,为之津津乐道,为之被同化,同流合污,做一些自己也不怎么高看的事情,遇事则曰,都这样了,管他干嘛?管得过来吗?出东门,看到到处污染,到处是垃圾,一边骂,一边扔塑料袋、烟头,心想管他呢,也不多我这一点垃圾;看见有人贪污腐败,心里不是味,nnd,管他呢,只要不惹我;有人卖国,有妖魔鬼魅横行,心想自有他人去管,俺人微言轻,瞎嚷嚷何用?于是乎,人类的道德底线渐行渐远,鬼魅魍魉试探着做坏事,越做越胆大,越做越横行霸道,根本不把任何正义的力量看在眼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今之画”?
人生的路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成就一番伟业,当我们被成长环境渐渐禁锢了头脑的时候,你我便渐渐趋向于平庸,渐渐承认自己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安于现状,乐于平庸,甚至气馁,悲观,恐惧,惶惶不可终日,这又是一种“今之画”。我们需要做的,砸破禁锢我们头脑的枷锁,拨云见日,敢于发现真理,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发挥出你我的生命潜力,还你我她,生命的本来面目。
有太多的未成年人,遭遇新教育的弊端,从朝气蓬勃渐渐变成死气沉沉,或者玩世不恭,渐渐泯灭天才的智慧,渐渐封锁受害的灵魂。你想让他向善(上),他大多会说,我笨,我不是学习的料,或者说,这辈子就这样了等等。不能不说是一种最让人担忧的严重的“今之画”,严重指的是年少,去日苦多,遭受的精神折磨难以想象,又乏人关注、关心、爱护,担忧是指他们都是未来中国社会的组成部分,说不定就是潜在的危险因子也未可知。他们往往无法靠自己的力量打破这个“今之画”,无法以自己的主动力量重新站起来,找回健康积极的人格。然而,我们只要耐心与之相处,关注之,关心之,爱护之,便有可能唤回其隐藏在灵魂深处的主动因素,从而找到开启灵魂监牢的钥匙,释放出一个个苦不堪言的青春的灵魂,浪子回头金不换,他们会比正常的孩子焕发出更精彩的青春之光。
孔子眼中的“今之画”多指生命境界的修养。事实上,“今之画”生活中无处不在,不思修养及人生境界的提高是“今之画”;心中无道德底线是“今之画”;不向善是“今之画”;纵容恶性是“今之画”;被世俗泯灭了生命的信心是“今之画”;未成年人被新教育、被时代毁灭心智也是“今之画”,可怕的“今之画”!无时无刻不在毁灭着我们的美好生活。
你我他,是否都要想一想,是否喊过“力不足也”,是否“中道而废”?曾否受困于“今之画”不能自拔且不自知?
标签
相关文章